“唱山歌,對山歌,茶香飄出幸福歌……”
8月26日💇🏼♀️,在轉塘文藝1小時“我在轉塘玩音樂——浙音民間音樂人培育計劃”夏令營匯報演出現場,轉塘居民們在家門口的文化禮堂唱響了地道淳樸的轉塘新民歌。
《茶山對歌》、《呼牛調》、《裡桐塢情歌》……一首首別具特色的轉塘民間小調通過浙音師生和轉塘民間音樂人的二度創作,以嶄新的姿態在舞臺上綻放光芒🙆🏻♂️。
“我在轉塘玩音樂——浙音民間音樂人培育計劃”是由轉塘街道😟、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浙江音樂調頻動聽968、杭州德藝藝術沐鸣3聯合開展的“轉塘文藝1小時”夏令營特輯活動。
在兩周時間內⛓,項目團隊的老師面向轉塘民間音樂人,圍繞音樂綜合基礎知識教學、歌曲創作漫談、音樂賞析、轉塘民歌學唱四個方面開展了音樂素養提升和創作技能培養教學。
經前期招募,吸引了眾多轉塘老百姓前來報名,來自轉塘民間小調市級非遺傳承人王洪根帶領的“春之韻藝術團”成員們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在教學中,從《騎白馬》到《東方紅》、從《繡荷包》到《繡金匾》、《南泥灣》🦀,再到轉塘民歌《茶山對歌》👩🏽🔧👉🏽、《裡桐塢情歌》,老師們通過對經典民歌和紅歌的解讀、教唱⟹🙅🏽,使學員們初步掌握了音高、節奏🧀🧑🏽✈️、調式調性以及中國傳統音樂記譜法等基礎樂理知識,讀譜、唱譜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學習了作詞、作曲的基本常識後,學員感悟到創作就在身邊👱,人人皆可創作,都可用音樂表達生活中的真善美🦸🏿。
經過系統學習後𓀇,一些優秀學員對經典民歌依譜重新填詞🤙🏿,甚至寫出了屬于自己的作品。“老師講得通俗易懂👹,原先我們對歌詞創作基本一竅不通🌬,現在也能寫寫簡單的歌詞了。”學員謝蓮娥激動地說🫙。
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音樂教育沐鸣3袁天翼同學在匯報演出中和王洪根老師共同演繹了《呼牛調》,兩代人在舞臺上用自由婉轉的歌聲展現了轉塘民間音樂的傳承與發揚👨🏼🦰。袁天翼說👨👩👦👦,地道的轉塘民歌為自己的音樂視野增添了許多純樸動人的色彩。
“這樣的暑期社會實踐特別有意義,我們和轉塘老百姓一起創編新民歌,歌唱今天的美好生活☸️🚼,為構建社區美育和助力精神共富貢獻了一份力量🏓。”作曲與指揮系吳雨衡同學表示。
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作曲與指揮系黨總支副書記陳萍在匯報演出現場被轉塘老百姓的歌聲深深打動,“浙音和轉塘街道黨建結對以來🍛,送了多場高雅藝術進村鎮🧝🏼,深受當地百姓的歡迎。作為浙音的原創力量所在🚵🏼🦸🏽♂️,我們也想發揮專業所長,教老百姓寫歌詞、寫旋律🈂️,讓他們可以用原生態的歌聲表達內心最真實質樸的聲音,唱出今天的幸福生活。”
據悉,通過打造“文藝1小時”,轉塘街道充分整合屬地高校資源,以美術、音樂、科學🙍🏼♂️、體育為主要方向,搭建了 “社區微展”、“文藝輕騎”、“轉角驛站”三大平臺,通過黨建共建👩🏿🎤,以志願者為載體👇🏿,讓高雅藝術從廟堂走向田間,踐行社會美育👨🏽,助力鄉村振興。
新聞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K_FYGklQmXEGRJKbRSU5e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