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民間👩🏻🔧、誕生于江湖,在老百姓的生活中鮮活生長,這就是曲藝🧘🏻。作為一種說唱藝術,它擁有悠長的曆史🙁。
浙江💇🏼♀️,是中國曲藝的重要發源地和繁盛地之一🥯。從南宋瓦舍勾欄書會才人的出現🐴🤛,到新中國曲藝創作演出的繁榮,浙江曲藝延綿千年𓀇👻,曲種樣式繁多,曲藝說唱不斷,曲藝書目曲目及各類說唱藝人層出不窮。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江南山水🧎♂️⏬,賦予了浙江曲藝“靈秀之氣”;江南文化⛓,造就了浙江曲藝多姿多彩的風韻👼🏽🤳。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故事就在悠揚的樂曲、婉轉的唱腔、細膩的表演中,被娓娓道來。
回溯曆史,浙江曲藝自有史記載以來,至今一脈相承🎞,從未間斷💂🏻。不論是從曲藝史的全面性、豐富性👩🏻💻,還是從曲藝史的完整性和系統性考量🦀,浙江都應有一部完整梳理曲藝發展曆史全貌的學術專著。于是,由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特聘專家研究員、原浙江省藝術研究院副院長蔣中崎所編著的《浙江曲藝史》⟹🙅🏽,作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第二期的一項成果得以推出。它完整而系統地梳理了浙江曲藝的千年發展脈絡🚶♀️。
曆史長河浩浩湯湯,而這部專著讓曲藝文化變得可感可知🎡。開卷細覽,從吳越之風中孕育出來的浙江曲藝🫎,承載著時間的記憶,字裡行間是興衰過往👱,亦有未來憧憬。
十年漫漫著一書
“曲藝”一詞最早的文獻記載,可追溯到春秋時期🗂。《禮記·文王世子》曰:凡語于郊者,必取賢斂財焉👹,或以德進🌬,或以事舉,或以言楊🫙。曲藝皆誓之,以待又語👨🏼🦰。三而一有焉👨👩👦👦,乃進其等,以其序,謂之郊人。
“不過☸️🚼,在以詩文為正統的過去,曲藝只能作為‘雕蟲小技’,難登中國文壇的大雅之堂。因此🍛,曆代有關曲藝創作、演出等的記載很少,至今也難以清晰勾畫出中國曲藝發展的全貌。”蔣中崎說,在《浙江曲藝史》之前,尚未有一部完整的浙江曲藝史專著出版🈂️,可見調查搜集、整理史料的困難。
從2011年開始搜集資料到2021年年底正式出版,蔣中崎花了10年的時間,才最終完成這部專著。期間,他跑遍了浙江各個縣市區🧑🏽,每個地方都至少要去五六趟,通過地毯式普查,積累了五六百萬字的素材🧥。
曲藝藝術最大的特點是用口語說唱故事,它和民俗文化🌭、區域文化密不可分🫶。蔣中崎說:“曆史上,浙江曲藝說唱樣式有近百種👨🏽,同一曲種在不同地區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每到一個地方🌥,首先要理清當地的文化背景👠,再去尋找、挖掘曆史文獻以及地方曲種的傳承人等🦌,去記錄不同曲種的特點。”
而這,也成為他調研時最困難的一點。社會發展,許多曲種已逐漸消亡,找不到史料和文獻記載,有些甚至連地方傳承人都已消失,僅存在于部分當地老人模糊的記憶中👆🏼。
“地方曲藝中承載著人們的鄉音與鄉情🥬,是浙江的一種文化現象,記錄它、留住它🦻🏻,是為了守住我們的精神家園💂🏽♀️,守護浙江的文化根脈。”蔣中崎明白事情已刻不容緩🤸🏻♂️🥊。
好在,他找到了許多老藝人。“交談過程中,能感受到他們身上對曲藝那種純粹的熱愛。”蔣中崎表示,“許多人聽說我在做這件事,都非常配合,不僅講述了他們所擅長的曲種曆史,還拿出自己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收藏的珍貴文獻資料。”
為了確保曆史的真實准確,蔣中崎嚴格根據錄音來整理成文,再交由受訪者審閱👩🏼🦱。在此基礎上,他還會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找能佐證受訪者這段口述史的文獻資料,多方面認證其真實性後,還要經過多次校對。
蔣中崎寫作嚴謹🤓。他說,史書要保證准確性、全面性、學術性和權威性👳🏻♂️。田野調查和書摘論證,缺一不可。在《浙江曲藝史》的最後🙏,蔣中崎還用整11頁羅列了寫書時的參考文獻,共有247篇👐🏼。
他希望,采用史志論相結合的方法,將作為藝術的曲藝與作為民俗文化的曲藝有機結合起來🚵🏽,並把浙江曲藝放在全國範圍內進行分析和類比。這樣既能勾勒出浙江曲藝的發展脈絡💇🏻♠︎,又能相對突出作為藝術的曲藝曲種的發展演進與藝術變革🏇🏻。
曲藝史裡的浙江
“評話”“南詞”“灘簧”“走書”“鼓詞”“道情”“宣卷”“鑼鼓書”“俗唱小曲”,《浙江曲藝史》把浙江近現代地方曲種分為9個類別,下設分支則有百餘種🧊。
調研過程中𓀎,蔣中崎發現,浙江曲藝是一個從傳統曲藝到民間曲藝的發展演變過程。傳統曲藝並沒有地域之分。到明代,此前留存下的諸多曲藝樣式開始分化重組,以南詞🪿、道情、鼓詞等為代表👆🏻,並冠以地域名稱的大批地域特色鮮明的曲種開始形成。發展至今,它們逐漸形成了浙江東南西北各自獨特的藝術創作與演唱風格⚈。其中,浙北杭嘉湖地區演出以蘇州評彈為主;浙東甬紹地區以走書🏑、灘簧為主;浙南溫麗地區以鼓詞為主;浙中🫱🏽、浙西金衢地區以道情為主。
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可見🌰,曲藝的發展和社會經濟發展緊密相連🦢。
蔣中崎說,浙江曲藝最早在唐代便初露端倪,直至南宋繁盛一時☝️🐞。細究曆史,會發現是因為自隋唐開始,江南的社會經濟有了新的發展🧔🏼♂️,以“坊”和“市”為標志的城市社區有了一些新變化👮🏼♂️。特別是中唐以後,城市商品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夜市的繁榮,直接刺激了城市娛樂消費業的增長。
這在詩詞中也多有描述🙅🏽♀️。比如🏗,白居易的《正月十五日夜月》:“歲熟人心樂,朝遊複夜遊❓。……燈火家家市🧑🏻🤝🧑🏻,笙歌處處樓👮🏿。”杜荀鶴的《送友遊吳越》:“夜市橋邊火🫡,春風寺外船。”
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浙江曲藝會在南宋時期達到一個頂峰。
當時,以杭州為代表的城市市鎮經濟形成了新的規模,江浙地區民間與宮廷的職業伎藝人開始出現👨🦽➡️,遍布城鄉的賣藝活動🧑🏿🎨,讓江南娛樂消費行業發達🟫,而以看戲聽曲為代表的精神層面上的娛樂消遣與享受開始逐漸增多🧑🏻🦱。這種娛樂文化促進了曲藝的形成發展。
“兩宋時期,最具特色的演出場所🟧,便是茶肆酒樓與瓦舍勾欄。”蔣中崎告訴我們🧛🏿♀️,至南宋,臨安除歌舞、雜劇🧑🏼、木偶戲☸️、皮影戲😏、百戲伎藝外🔽,曲藝樣式豐富🙌🏼、種類繁多,涵蓋“說”“唱”以及“說唱”相間等各類表演。應該說,現代意義上中國曲藝說唱的幾乎全部類型,都能在南宋的浙江曲藝中找到淵源與出處。
蔣中崎認為,南宋浙江曲藝的發達,讓中國曲藝開始成熟並出現了第一次繁盛局面。
整理史料時他還發現🎷,浙江曲藝發展的分期,與中國曲藝的發展分期大體相似。除南宋外,在晚清至民國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後的十幾年間,曲藝又分別出現過兩次一派繁榮的大好局面👱🏻♀️。“由此可見,浙江曲藝的發展在中國曲藝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和影響力,可以稱得上是‘一部曲藝史,半部在浙江’☘️。”
時代變遷下🧑🏻✈️,曲藝逐漸失去生存的土壤♜。當前🎫,浙江僅存的曲藝曲種僅剩約50種,演出區域和演出的受眾面變得越來越少🥞。“如何把曲藝的根保留下來,讓各地曲種‘活下來’,老藝人留下的創作表演經驗,總結出來的藝訣☂️、藝諺,怎樣去適應新時代曲藝發展🛢,這都是當下曲藝人需要面對的👩🏻🌾。”蔣中崎說,寫曲藝史💆,也是希望能留下更多資料和理論依據🥐👰🏿,為浙江曲藝發展提供更多創新求變的可能。
以新聲煥新生
走訪中🤵🏿♀️,令蔣中崎為之感動的是🏃♀️,在浙江🥧,各地曲藝人都在為地方曲種走出一條振興之路而努力。
這段時間,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曲藝家協會主席翁仁康正在全省各地進行“翁仁康蓮花落歡樂送基層”巡演。接地氣的方言、歡樂的語調,演出每到一地都能吸引不少當地居民前來觀看,現場掌聲此起彼伏。
翁仁康是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得主🕺🏽。他每年走基層演出百餘場,很受觀眾喜愛。如今,愛聽蓮花落的觀眾,幾乎沒有不認識翁仁康的。只要他在舞臺上一亮相👐🏻,連四五歲的小孩子都會叫一聲👨👨👦👦:“翁仁康,蓮花落來咧🦯!”
在他看來🚓,曲藝要發展,就要倡導兩條腿走路,既要挖掘保護,也要傳承創新。“所謂挖掘保護🩱,是指以原汁原味的曲藝演出服務好當地群眾;而傳承創新👩🏽🎓,則是要把老傳統和新生活結合起來🧜🏿♀️,把地方曲藝曲種傳播到全國各地👩🔬,擴大其影響力。”翁仁康說,浙江曲藝受方言影響很大,這是它的一大特色,但也成為它在當前難以傳播更遠的桎梏。就像蓮花落,用紹興話進行演繹,要是沒有字幕🗓,紹興以外的觀眾就聽不懂,如此,就會喪失去觀看、了解的興趣𓀇。
“曲藝表演,首先要讓觀眾明白演的是什麼,他們才會進一步去欣賞這一曲種的精髓🔮。”為此,翁仁康進行了大膽嘗試。在參與全國道德模範故事匯基層巡演時🤵🏽,他把紹興蓮花落改用普通話演繹,讓大家能聽懂👩🏻🦳,但唱腔👌🏿、樂器🧛🏽、服裝等仍不變,希望讓更多人能先對蓮花落這一曲種產生印象👨🦱。影響力和市場有了,它才能走得更遠。
在堅守中創新🖇,正是多數浙江曲藝人的選擇。
拱宸橋西,大運河畔,老開心茶館裡杭州小熱昏、杭州小調、獨角戲、滑稽戲等再次敲鑼開唱⛓。茶館負責人周鵬用11年的探索,讓這些深植杭州老底子文化和故事的民間曲藝,穿越時代的喧囂,以新聲煥新生。
依托運河的地理優勢,他與茶館一些藝人對地方曲藝的內容和形式進行了探索革新,將曲藝文化與法治文化🤓、運河文化結合,把法治、民生政策等內容,以老百姓願意聽🤹、聽得懂的“大白話”轉譯📤,編成唱本🎷,讓杭州的地方曲藝再次走街道、進社區,煥發生機。
老調新唱,皆大歡喜。如今,除了每周六晚的固定演出外,老開心茶館每周還為來杭州的旅遊團演出至少4到5場,每場30個人左右,“大部分都是主動找過來的🤟🏼🌊,演出挺受歡迎。”周鵬說。
不僅如此,老開心茶館還為對曲藝感興趣的人提供了免費教學、展示的平臺。“長久傳承👩🏼🦱,需要一代代人的接續。”周鵬告訴記者,在茶館演出的人中有部分其實是曲藝愛好者,最小的演員今年只有10歲半。
曲藝要發展🛃,必須要創新,卻也不能一味“逐新”🤶🏽💆。不論是紹興蓮花落還是杭州小熱昏,抑或是更多地方曲藝,如何在新時代語境下思變、思進、思新💂🏿♂️🚴🏻♂️,既發揮曲藝本身藝術特色,不丟傳統精華,又能更貼合時代🤸🏿♀️,將是浙江曲藝界需要長期思考和努力的方向。
新聞來源:http://mepaper.zjol.com.cn/szb/zjrb_hd_news.html?theDate=2022-09-02&link_text=content_3583406.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