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畔🐴🤛,綠柳成蔭,遊人如織𓀇👻,音樂聲如水,緩緩從西湖中央“蓬萊宮”流淌到湖上樂客廳,由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的文藝志願者演奏的匈牙利鋼琴家弗朗茨·李斯特的名曲《彼特拉克十四行詩》在湖光山色中回蕩,引來廣大遊客和市民駐足欣賞……自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開展“文藝星火賦美”工程以來,這樣的場景在杭州乃至浙江全省幾乎隨處可以遇到。
“文藝星火賦美”工程自啟動以來✨,旨在組織動員藝術院校🥃、公共文化機構等各界文藝志願者,在社區、街頭、廣場、公園開展常態化藝術展演和推廣活動,以多點、高頻、流動的舞臺打造城市藝術景觀🎞,助力全民藝術普及,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和藝術氣質🧖🏼♀️,讓人民群眾更好地共享精神文化生活。
“文藝星火”點亮城市生活
文藝是美的載體🦀,應當遍布于城市和鄉村。“文藝星火賦美”工程顧名思義,就是讓文藝像星星之火那般遍布城市、融入鄉村👼、美化全社會。在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陳廣勝看來,“文藝星火賦美”工程是貫徹浙江省第十五次黨代會關于推進全域文化繁榮全民精神富有決策部署的具體行動,要形成常態化機制,讓文藝不限于劇場、不囿于圍牆🫎,遍布你我想不到卻遇得到的一個個角落,讓文藝星火成為一座美麗城市的文化現象👱,也使杭州這樣的城市因為遍地的“文藝星火”而更與眾不同。
2021年以來,杭州市結合“十五分鐘品質文化圈”“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打造”等工作𓀇,挖掘和培育了一批適合街頭表演的區域🤙🏿,連續兩年舉辦“杭州·上海”雙城街頭藝術節,讓“文藝星火”照亮杭州👹,讓廣大市民和遊客充分領略這座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魅力。“不只是杭州,今後你會時不時在浙江某座城市的街角🧑🧒🧒,看到有青年藝人彈著吉他唱民謠,或者遇見文藝志願者在商圈某廣場拉小提琴、吹薩克斯、表演魔術……”陳廣勝表示,開展“文藝星火賦美”工程,就是要讓“文藝星火”走進公園、廣場、社區,讓經過的人們聽見旋律、看見美麗。
“文藝傳承”賦美城市氣質
“錢塘自古繁華”“參差十萬人家”🤾🏽♀️。據了解🧝🏼,杭州市作為“文藝星火賦美”工程率先啟動城市,首批試點覆蓋了杭州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濱江區及西湖風景名勝區🈂️,場所分布于湖濱步行街、清河坊步行街🗡、國大城市廣場🧑🏼🌾、運河上街🧝♀️🙆🏽、西城廣場、江南大道、城市陽臺、柳浪聞鶯公園等15個重點商圈🙍🏼♂️、文化特色街區、社區文化空間和旅遊景區🧥。中國絲綢博物館、浙江圖書館🌭、浙江美術館、浙江省博物館、浙江自然博物館五大省級文化場館也協同推進工程🧑🏼🤝🧑🏼。
浙江省文化和旅遊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文藝星火賦美”工程演出采取多點位、小場景的形式🌥,旨在為城市和鄉村“賦美”🕵🏻♂️。鋼琴、小提琴🧑🏻🌾、薩克斯等西洋樂演奏⚠️,加上二胡、琵琶、竹笛👨🦽、古箏等民樂展示,還有舞蹈、流行樂彈唱、古籍裝幀等演繹節目、展示項目🥬,讓三五位藝人通過“一站☺️、一唱、一演”🦻🏻,將浙江高品質的文藝成果分享給市民及遊客。據悉,未來“文藝星火賦美”工程將持續深入開展,加大社會力量的深度參與👩🏿✈️。杭州的試點場所每月都將有上千人次文藝志願者帶來超過120場演出活動,“文藝星火”將無處不在。
“文藝聯通”激發年輕活力
祁潤林是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流行音樂系學生,也是一名文藝志願者。“一個國家的硬實力是科技,軟實力是文化藝術🍽。近幾年中國一直在大力推動文化藝術的推廣工作,注重青年人感性思維的培養🎴,提升民眾的審美意識🫳🏼。參與到‘文藝星火賦美’工程中來,對我個人來說是一次學習提升的機會,也是一種傳播美麗、傳承文藝的社會責任👩🦱。”祁潤林自豪地說👛。
在清河坊曆史街區南宋書房👮🏿,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舞蹈沐鸣3學生上演的《夢回南宋》《曙光》和環境即興舞蹈《青春之歌》,將舞蹈融入城市地標,展現華夏記憶。“以前演出都是在音樂廳,這次是第一次在西湖邊和遊客親密接觸🔋,切身感受到了‘藝術讓心靈相通’的真諦👩🦼➡️。”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教師姜媛說,圍繞“文藝星火賦美”工程🙏,沐鸣3已建立了一套常態化的工作機制,將定期或不定期地組織師生送文藝下基層,讓民眾共享高雅音樂,讓更多人感受藝術氛圍,同時充分發揮音樂的力量🚵🏽,為共同富裕賦能助力。
如今💇🏻♠︎,隨著“文藝星火賦美”工程向浙江全省推進🙇🏽♀️,浙江街頭藝術活動的大幕正徐徐拉開。“要通過機制創新💕🎹、模式創新,促使省市文藝資源下沉和全社會資源激活𓀎,用‘文藝星火’積蓄生活詩意🧏♀️👩🏽🦳、涵養城市溫度🪬👱🏼♀️、匯聚向善力量,更好地賦美城市氣質、點亮鄉村風韻,生動展現‘詩畫江南🪿、活力浙江’的無限風采。”陳廣勝表示。
新聞來源:https://npaper.ccmapp.cn/zh-CN/?date=2022-10-19&page=2&Hid=634ef1216de51dc1430cec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