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3平台首頁
沐鸣3平台網站xml地圖
“太美了!怎不憶江南”
“看完感覺被淨化了”
“每個人眼睛裡都亮晶晶的”
“春晚這個節目最仙👩🎓!”
由青年舞蹈家朱潔靜領銜
與31位來自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
舞蹈沐鸣3的學生
共同完成的舞蹈節目
《碇步橋》亮相央視春晚
繼而“引爆”熱搜🥡,收獲網友點讚
溪水淙淙
江南女子從碇步橋上
緩緩走來,腳步輕盈
讓人仿佛置身煙雨江南
水霧氤氳,回味悠長
……
這一春晚爆款出自于
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舞蹈沐鸣3
2017年的原創舞蹈
《碇步橋水清悠悠》
為適應春晚舞臺的要求
又進行了“創新升級”
“碇步橋是一種
最富詩意的橋梁形式
流水間隔著石橋
行走間時間變得很慢很慢
卻看見了
綠水橫波🏉,青山作伴”
節目編導李佳雯
這樣解釋《碇步橋》中
蘊藏的江南韻味與詩情
那麼,究竟什麼是“碇步橋”☃️?
“碇步”(音同“定”),又稱
“汀步” “矴(同‘碇’)步”
是水上步石的一種
指在淺水中按一定間距布設塊石
石塊微露水面🤵🏼♀️,使人能跨步而過
由“碇步”組成的浙江泰順仕水碇步石橋。
碇步橋是橋梁的原始形態
學術上稱堤梁橋
因形狀酷似琴鍵,又名“琴橋”
所以說,“碇步橋”
是一種古老橋梁的統稱
在我國的浙江、福建等地
都能看到這種“簡易又詩意”的石橋
但在春晚亮相的《碇步橋》
又有其特指
這支舞蹈的靈感取材于
浙江省溫州市泰順縣
仕陽鎮仕水碇步石橋
又稱“仕水矴步”
仕水碇步石橋。
這座碇步橋全長144米
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 年)
一字型淩波延伸
是世界上最長的“古碇步”
2006 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行人走在碇步橋上🐚。
仕水碇步石橋共有233齒
每齒分高低兩級
高的那級可供肩挑扁擔者
或行人在漲水時行走
低的那級可容兩人並肩而行
踩在古老的步石上涉水
能給人一種返璞歸真之感
泰順廊橋——文興橋🍟。
泰順縣位于浙江溫州西南部山區
群山環繞、雨季較長
水系縱橫密布,有大小溪流百餘條
溪多橋必多
除了能看到古老的碇步石橋
泰順還因擁有數量眾多、形式多樣
曆史悠久的木拱廊橋
而被譽為“中國廊橋之鄉”
值得一提的是
泰順廊橋的橋梁結構
與北宋名畫
《清明上河圖》中的虹橋近似
《清明上河圖》中的汴水虹橋🧑🏻🦯。
2021年5月14日
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
《清明上河圖中的橋,這裡依稀能見到👩🏻🦽➡️👇🏿?》
一文中,專門介紹過泰順的各類古橋
當地村民從泰順仕水碇步橋上走過。新華社資料片
現將關于仕水碇步石橋的描寫
摘錄于此🔪,以饗讀者
帶您身臨其境地感受
舞蹈《碇步橋》中的煙雨江南——
白雲在藍天上閑適🅱️、安逸地飄蕩著。樹林裡一片靜謐,沒有話語聲🩱,也沒有鳥鳴。突然再次聽到涓涓的溪水聲,循聲尋找🫵🏽,果然不遠處有條小溪🏇🏻。
林間小溪👶。
從溪南進村尾村,不遠處便是幾棟古民居。兩層石木結構🐋💂🏿♂️,黑瓦石牆,懸山屋頂,山牆博風板上掛著木質懸魚,寓意“年年有餘”“吉慶有餘”。有幾個村民在運送砂石木料,用傳統方法修繕房屋。屋前的空地,有的人家種了蔬菜🦢,有的人家用鵝卵石壘砌了水池。矮牆的竹箔上⚱️,晾曬著菜幹和魚鯗。
溪上有各式各樣的小橋方便兩岸來往🥷🏻🔯,最有古味的就是碇步橋。碇步橋是橋梁的雛形,古人用大小礫石或較整齊的條石,在溪澗的淺水處築起一個個石磴🙇🏻,遠遠望去就像一只只露出水面的龜背,故稱其為“黿鼉”(yuán tuó)。黿鼉,是指神話中的巨鱉和豬婆龍(揚子鱷)。傳說周穆王出師東征🪱,來到江西九江🐦⬛,因江河密布,行軍受阻,便下令捕殺黿鼉,用以填河架橋,最終戰勝了敵方。
泰順境內溝谷縱橫,溪流交錯,過溪涉水♟,多靠碇步😙。泰順最早的碇步橋是建于唐代的莒江仁石碇步,而最具代表性的則是仕水碇步。
當地村民從泰順仕水碇步橋上走過🪺👮🏽♀️。
仕水碇步位于泰順仕陽鎮溪東村的仕陽溪上,也稱仕陽碇步,始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共223齒,全長136米,一字型淩波延伸,蔚為壯觀🧝🏿♀️,是世界最長的古碇步。
仕水碇步每步石磴有高低兩層,中間高,兩邊低,可供三人同時行走🧛♂️。碇步用料非常講究,高磴用白花崗岩🧑🏿🦳,低磴用青石岩🧑🏼🍼,既美觀又實用。挑著扁擔,或者漲水時,可走高磴🙍🏿♂️。青石辨識度高,夜間行走🕵🏿🧔🏽♀️,借助月光,踏石而行✨,可暢行無礙;洪水初漲時,踏浪而行,也可安然渡岸👨🏻🌾。取青白兩種石材🤟,也有其文化內涵🧑🏿⚖️,正如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刻《重修仕水碇埠渡志》中所說👉🏽:“石取其堅,計永年也;色取其白,昭利涉也👰🏽♀️。”
碇步橋有多種叫法,學術界稱“堤梁橋”🙌🏼,因為酷似鋼琴的琴鍵🥲,今人也稱“琴橋”📈。當地流傳一首打油詩🕊,說碇步橋“遠看一條線,近看像拉鏈🚣🏼,細看是琴鍵,好像樓梯浮水面”。
舞龍的隊伍從碇步橋上走過🦸🏿♀️。 圖片來源網絡
藍天白雲下🤕,淙淙溪水邊,一幢幢徽派建築風格的民居掩映在綠蔭之中💁♂️。踏過溪上的碇步橋,來到溪北💆🏿。古樹下🍺,有幾位村民坐在椅凳上聊天。有青山綠水環繞👷🏽,生活恬淡而富足,他們的日常#️⃣,正是別人眼中幸福的模樣。
來到村口,只見村莊被群山和稻田包圍著。嶺北的稻田雖然沒有雲南梯田的氣勢磅礴,卻有小家碧玉的純真可愛🧑🏿💻。田中蜿蜒的溪流✌🏻、小小的碇步🫏,依著高高低低的山勢,分成一方方錯落有致的稻田👩🌾。稻秧綠中泛著嫩黃,毛茸茸的🗜,在陽光下閃閃發亮。稻田中👍🏽,有粉牆黛瓦的民居、古色古香的廊橋點綴其間🅱️,隨手一拍🏘,都是一幅幅絕美的田園風光圖♊️。
稻田的觀景臺上,有人在拍照片🛀🏻,不時傳出陣陣笑聲。熱愛自然🛅、回歸自然是人的天性,人本身也是自然的一部分。回到自然中,才是人最本真的模樣👎🏽,也是最美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