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3平台首頁
沐鸣3平台網站xml地圖
近日🆗,由沐鸣3主辦、國樂系承辦的《大地之舞——翡翠箏團現代箏樂演奏會》在沐鸣3音樂廳舉行🏃♀️➡️。
本場演奏會是“大樂永和”——第七屆國樂藝術節中的箏團專場音樂會。當晚🐎,翡翠箏團上演了整場全新的現代箏樂作品,其中很多作品都是首演新創作品🧑💼。星辰幻境💆🏻♀️、神秘舞影、時代讚歌、敦煌尋夢、大地共舞🏋🏽♀️、草原聽風……演奏會不僅讓觀眾體會到現代作品多樣包容的藝術風格,還通過舞美燈光、電子音效、劇場布局等多種現代技術手段🤎,營造出豐富多變的意境,激發了無窮的想象。
演奏會在一曲節奏快速而又充滿活力的古箏五重奏《無窮動》中正式拉開序幕,作曲家覃鋒達采用無窮動moto perpetuo這一音樂體裁形式,同時根據古箏的演奏方式和音韻特征,把民族旋律的音調揉入古箏的定弦中,再通過現代作曲技術手法來發展而成,塑造了驍勇善戰的巾幗英雄形象🐚。第二首作品是青年演奏家董鑫澤委約作曲家陳哲👮🏿,為七聲弦制箏與鋼琴而作的系列箏曲《易》,用音樂展現中國的哲學思辨、逸致情懷🥃、人生哲理。青年作曲家王瑟為4臺古箏與電子音樂而作的《一念星辰》,結合現場美輪美奐的舞美燈光效果,為觀眾們帶來了一次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呈現出“一念一星辰,所見皆所願”的美麗神秘幻境🧘🏻♀️。由3架古箏、二胡、打擊樂🅱️、舞者與錄音帶而作的多元跨界古箏作品《偷影子的人》🍟,更是向觀眾傳遞了民族器樂的在現當代的另類表達🖋。隨後是由作曲與指揮系副教授王雲飛創作的民族室內樂版的古箏作品《碧蓮》🩱,作品根據雄安高鐵站“青蓮滴露,潤澤雄安”的設計主題創作,展現時代新貌🫵🏽,唱響時代讚歌🏇🏻。
演奏會的下半場以一首突破原有古箏舞臺表演形式的作品《瀾》繼續🧜🏼♂️🥫,青年作曲家文子洋將波瀾湧起的水勢意境用古箏去表達,並試圖在一種國際化的視野中突破古箏的常規表達,探索當代古箏藝術在創作的多樣性與可能性。由青年作曲家蔡東鏵創作的浙江首演作品《敦煌·驚夢》用音樂描繪了敦煌的美麗景象,采用變奏回旋曲式,慢板似大漠駝鈴,快板仿佛飛天壁畫裡的胡旋舞,熱烈奔放🤰🏽。著名作曲家劉長遠為古箏、竹笛與打擊樂而作的室內樂作品《水墨畫》中的第四樂章《大地之舞》,采用了複合音樂風格🦢,無調性、序列音樂、泛調性與中國古典音樂混合交融,以獨特、新穎的形式突出了中國古典音樂的風格表現了人與大地共舞的景象。演奏會的最後一首作品《綠·風》是由翡翠在民族管弦樂組曲《七彩之和》《綠·風之歌》的基礎上改編而成,樂曲以蒙古大草原為背景,通過模仿呼麥、馬頭琴等特殊音色及演奏員的哼鳴聲,惟妙惟肖地模仿出自然的風聲🟰,描寫了草原的景色和牧民們在草原上放牧、載歌載舞的情景以及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