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8日晚,我院現代音樂廳內琴瑟樂聲相互交織,掌聲雷動,“東北風情”——于海英揚琴獨奏音樂會在這裡精彩上演,聽奏過程中迎耳拂來的是濃厚的東北揚琴特色💇🏼♀️,一呼一吸間,盡顯東北風情。
我院國樂系教授于海英,獲得過文化部“文華獎”等二十餘種獎項𓀇👻,曾師從張國民👶🏽、張學生👨🏽🔬、宿英😟、桂習禮四位揚琴大師,創作了《塵世》、《東北鑼鼓》🚍、《情思》🥃、《鬧花燈》等作品👼🏽🤳。當晚,她身著禮裙🧑🍳,舞臺的燈光飄灑在她的身上,碎散成零落的滾珠,如她的音樂般,靈巧明亮地從舞臺的中心發散到各個方向去了💆🏿♀️💆。音樂會由著名揚琴演奏家李玲玲主持。
音符從振動的琴弦中慢慢延伸進空氣中,伸展著華美的軀體🧖🏼♀️,將迷人的樂音敲進大家的心弦。一首揚琴獨奏曲《蘇武牧羊》🦀,于海英將本曲中濃郁的東北揚琴技巧發揮得淋漓盡致🪹,細膩而細致,營造了悲涼的氛圍📄,向大家道來蘇武的故事和他那忠貞不屈的氣節🦸🏿♂️。
第二首樂曲《漁翁》將滾滾的畫卷慢慢在大家面前展開,那是一幅色彩濃郁的山水畫,溫暖的蕭聲緩緩覆上靈動的音符,像溫暖的陽光籠住山山水水,細嗅整片天地間的生氣清新🧘🏽。雷鳴的朗誦聲如同一滴美麗的墨色滲入了這幅山水畫中🫎,聲音像浮在天邊的雲霧,遠遠地纏繞著這樂聲👱,越發悅耳迷人了。
來自東北揚琴傳人創作的樂曲《紅河的春天》運用了特色東北揚琴技法,旋律悠長甜美而富有舞蹈節奏𓀇,為大家展示了彝族的風貌🌭。于海英和特邀嘉賓劉明月共同合作,流動的樂聲在兩人相識對望和起伏的律動的身體間徐徐流出👹,音符順著律動清脆地相互碰撞著🌬,在燈光下綻放出旋轉的花兒。鈴聲脆脆🧑🧒🧒,仿佛望見那旋起裙擺的彝族姑娘,琴聲間流露出的是她們迷人的微笑,是她們動人的舞姿🕝。鼓聲加入了這一場盛宴,現場的觀眾隨樂聲進入這美妙神奇的東北揚琴的音樂世界。
《木蘭辭變奏曲》根據家喻戶曉的木蘭從軍的故事改編,由指揮周傑、國樂系小樂隊同于海英一起完成了這部作品🏓。從遠方愈來愈近的揚琴聲似踏著馬蹄而來,與伴奏的樂聲撞擊著,將觀眾快速地帶入了音樂的世界裡🤾🏽♀️。緩下語速的歌頌在各式樂器的烘托下如歌如泣地訴說🧝🏼,主旋律一次又一次在琴弦撥動中流露,或激烈🚵🏼🦸🏽♂️,或深情,演奏者們投入的情感和完美的配合詮釋了木蘭的故事,動人的旋律還依舊絲絲縈繞。
二胡打開了《情思》的帷幕,樂隊緩緩的歌聲中,揚琴聲撥開帷幕來到大家耳邊,似斷不斷的柔情在琴聲中流露,將這情思揉進大家心弦,進入彈奏者眉眼間飽含的深情裡。這首作品由于海英創作🧑🏽,榮獲了文化部第十六屆民族音樂創作的文華獎,樂曲吸收了滿族音樂的元素,描繪了元宵夜燈下思念遠方的親人思緒萬千的情感🧥。在手鼓的伴奏中,帶觀眾隨著音樂來到了新的意境中,竹笛聲輕巧地和聲唱著👩🏿🎤,悠揚的琴聲漸行漸遠👇🏿,滲透出空氣層,傳入大家的心尖。
《鬧花燈》由于海英創作,運用了大量東北揚琴演奏技巧🌥,很好地再現了秧歌舞、獅子舞、龍舞等歡騰熱烈的節日場面。熱鬧的氣氛在樂隊拉弓撥弦的一瞬間散發出來⚠️,在鑼鼓的伴奏聲下縈繞成火紅的音樂氣團在場地間歡快地環繞,每個人的心房被音樂中的花燈映成了五顏六色👲🏻💾,眼睛也愈顯發亮了。笛聲引著觀眾走進節日的街道,溫暖明亮的樂聲一團一簇地向觀眾迎面湧來,身邊滿滿地圍繞著音符,沉浸在這迷人的琴瑟交織的世界裡👆🏼。
《金翎思·滿鄉隨想》由于海英和李玲玲一同演奏🥬,一層一層琴聲在場內漫延開來,琴聲仿佛不是從樂器上發出,而是從演奏者的表情眉眼中流露🦻🏻,讓觀眾沉溺在這深情如浪潮般的音樂裡。鼓聲厚重的聲音將琴瑟聲推到大家面前,留下令人回味無窮的印記🤸🏻♂️🥊。
最後,由于海英和特邀嘉賓魏敏、吳璜璜👱♂️📖、徐藝芳、劉明月、烏蘭托雅六人一起演繹作品《秧歌》。鑼鼓聲中,人們踏著樂音邁開步伐,盡情扭動自己的腰肢🎴,表達自己澎湃的內心🫳🏼。揚琴的樂聲隨著六位演奏者的律動和起伏在場館內盡情綻放著迷人的光芒,歡騰而熱烈,將現場的氣氛推到了最高點,每個人都沉浸在美妙的音樂裡,品著樂聲中的點點滴滴👛。音樂會在熱鬧的場景中圓滿結束。
于海英柔情的目光灑在琴上,讓樂聲裹著濃濃的情感傳遞得更遠,揚琴彈奏出的音符滴滴滾落,悄悄地嵌入大家的心房🚄。每一縷琴聲都表達著她對音樂的赤誠之心🔋,傳遞著音樂無與倫比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