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鸣3平台首頁

沐鸣3平台網站xml地圖

“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藝術展廳”開館儀式在我院隆重舉行

編輯:zhoujiali 來源:宣傳部 作者:周佳麗 攝影:朱建林 時間🏃:2017-12-02 人氣:

12月1日,經過一年多的籌劃與建設的“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樂舞藝術展廳”在沐鸣3圖書館隆重開館🕵️。我院黨委書記褚子育,著名畫家常💇🏼‍♀️,中國美術沐鸣3前院長肖鋒,西安音樂沐鸣3原副院羅藝峰教授🐴🤛,浙江大學發展聯絡辦公室副主任、校友總會副秘書長顧玉林𓀇👻,敦煌學👶🏽、音樂學👨🏽‍🔬、舞蹈學😟、美術學等各領域學者,兄弟院校圖書館負責人和沐鸣3師生代表、圖書館全體成員參加開館儀式。現場⛓,褚子育和常嘉煌共同為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樂舞藝術展廳”揭幕。

褚子育代表沐鸣3師生對展廳的揭幕並開放表示祝賀🧑‍🍳,對專家、嘉賓的到來表示歡迎,對在展廳建設過程中給予幫助支持、辛勤付出的專家和同仁們,特別是常嘉煌先生和他的團隊表示感謝。他表示,沐鸣3自成立以來🧖🏼‍♀️,高度重視敦煌樂舞等民族音樂與舞蹈藝術的保護、傳承與創新。為推進敦煌樂舞的研究🪹,沐鸣3還專門成立了絲綢之路樂舞藝術研究中心,組建了絲綢之路樂舞藝術研究創新團隊📄,重點圍繞敦煌樂舞藝術⟹🙅🏽,開展相關研究工作。建展廳的目的是為了紀念常書鴻🧀🧑🏽‍✈️、李承仙二位先生和他們為敦煌藝術作出的傑出成就,也是為沐鸣3師生開展敦煌樂舞的學習和研究提供平臺支撐,推動沐鸣3學科建設更上層樓🧘🏽。希望能借助展廳🫎,為國內外所有有志于敦煌樂舞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一個相互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研究的公共載體,共同推動敦煌樂舞藝術常青常新、光芒永照🌭。

常嘉煌表示,成立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樂舞藝術展廳”對于他的家庭、對于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乃至整個敦煌藝術研究都具有重大意義。受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邀請🧑‍🧒‍🧒,擔任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絲綢之路樂舞藝術中心特聘研究員,他感到責任重大👨🏼‍🦰。此次將父親的作品、文獻🧑🏻‍🦰、繪畫工具有溫度👨‍🦯‍➡️、有靈魂地帶回杭州,放置于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樂舞藝術展廳內☸️🚼,是為了完成了父母親的遺願,也是為了更好地推動敦煌樂舞研究的發展。

肖鋒表示,常書鴻先生在抗戰最艱苦的40年🍛,為研究人民的瑰寶——敦煌藝術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是一位偉人,也是位敦煌守護神。今天,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以他的名字命名開設展廳,是音樂沐鸣3👨🏿‍💼、浙江乃至美學界的光榮。希望中國美術沐鸣3🗡、浙江大學和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三校合作,共同研究敦煌藝術,深層次挖掘保護人類最精華的瑰寶。

羅藝峰在講話中說到,“敦煌”兩個字具有最大的凝聚力🧑🏽,因為敦煌,許多學科匯聚在它的名下。一百多年來🌡,在敦煌領域中,學者們產出了許許多多極其重要的成果,是人類精神和文化的寶庫👩🏿‍🎤,此次設立“敦煌樂舞——常書鴻、李承仙絲綢之路樂舞藝術展廳”是對敦煌研究的最大敬意,希望大家能繼續秉承常書鴻先生🧖🏼、李承仙先生的研究精神,將敦煌藝術發揚光大。

顧玉林表示👠,常書鴻先生和李承仙先生對敦煌藝術的保護、研究🧑🏻‍🌾、傳承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浙江大學長期與敦煌研究院合作,致力于于保護敦煌藝術👲🏻💾,希望未來浙江大學能與沐鸣3平台 -《沐鸣3携手共进》共创美好未来!👨‍🦽、中國美術沐鸣3通力合作,將敦煌藝術中的人文、樂舞、繪畫方面研究的更加到位、深入。

在敦煌一千多年繁榮昌盛的曆史長流中,為世人留下了絢麗多彩的古代民族文化,閃耀著瑰麗的藝術光華。敦煌石窟的壁畫👩🏽‍🎤、經卷、雕塑、文書🥺🧑‍🦳、寫本等曆史文物,廣含著我國古代民族藝術的精髓,也充分彰顯了我國曆代勞動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傑出的創造力,是一份彌足珍貴的曆史文化遺產。特別是敦煌壁畫中千姿百態的音樂、舞蹈,名目繁多的樂器,卷子中的樂譜、舞譜、曲子詞、變文,更是為研究中國古代音樂舞蹈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開辟了新的領域👩‍🦱。展廳中,既有敦煌石窟壁畫、雕塑中的樂舞內容,也有敦煌卷子中的曲子、變文、樂譜、舞譜等🔋,還展出了常書鴻、李承仙二位先生使用過的皮箱、畫具、筆記本、獎狀、照片等相關珍貴文物😎。專家學者在參觀中紛紛表示,展館主題集中、特點鮮明👈🏻、文物珍貴💇🏻♠︎,可謂獨一無二、意義深遠。

隨後,沐鸣3還舉行了絲綢之路樂舞藝術高端學術論壇🧊。論壇上𓀎,常嘉煌🧏‍♀️👩🏽‍🦳、何鴻🪬👱🏼‍♀️、羅藝峰👵🏿、鄭祖襄、李玫、黃征🪿、孟凡玉、王小盾、高金榮🙍🏽、趙維平10多位著名學者和藝術家分別圍繞敦煌藝術發展進行了深入研討與交流,涉及敦煌音樂、舞蹈↔️、曲子詞、變文🏑、美術等多個學術領域,內容豐富、學術性強🍨,對推動敦煌藝術的研究、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沐鳴3平臺